说起清贫也就是贫穷,总会不由自主地记起“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凄凉,也会随之联想到“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洒脱,自然更会感动于杜老夫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贵与孤傲。
如此看来,清贫似乎属于一种财富了,比如精神财富。纵观以往,先贤中确有不少人于清贫的自由王国里得到了只有品质高尚的清贫者独有的那种冷静。于是,“静者思,思者行,行者果”,演绎出了令后人啧啧称道的千古佳话!
名彪青史的贤哲们面对花花世界,有的耐住了清贫,沉静以观其变而不染纤尘;有的则甘于寂寞,于默默无闻中自得其乐;更有出类拔萃者干脆在清贫中品味沧桑,蓄势以待发。凡此种种,实在是在表现一种境界。
视富贵如浮云的文人雅士,因其安贫乐道于胸中抱负,自然与众不同,其行为、其思想值得后人歌颂和景仰是属情理之中。而为富贵所累,最终坠入贪腐泥淖的也似乎大有人在,“难耐清贫莫为官”大约就是说的此理吧。
君不见,一心追求入仕的陶渊明,不正是在屡屡碰壁后才“看破红尘”而改弦更张而有了晚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乐趣?可见,安贫乐道虽说高贵高洁,却是在经过实践考验后思想演变的结果。
很显然,没有人在赞美单纯的贫穷,因为单纯的贫穷不值得赞美。真正值得赞美的是俭朴,是那种相伴于贫穷的简朴。细观之下,前者只不过是一种无奈的生活处境,而后者却是一种甘于淡泊以明心志的高尚行为!
试想,贫穷带给人的是什么?是对自由的限制(不是剥夺)。聪明人会通过正当努力去尽力减少限制,而蠢人却一定会为了虚妄而冒着被剥夺自由的风险去尝试脱离这种限制,结果输掉了本来就不多的那点自由(www.yiqig.com 人生感悟)。
现在,坊间鼓噪着这样一句传播经年的流行语,叫做“笑贫不笑娼”。此言一流行,立马大幅度提高了“小姐”的社会地位,且大有下一步“扫黄打黑”改作“扫穷打贫”之势,逼得人们羞于言贫而转向大话富裕了。
其实,若将贫穷按物质生活的质量标准(假如有标准的话)去考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低劣的生活状态而已。但要将其放在上层建筑领域里揣度,则会生发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有关方面亦会就此尽情发挥大做文章!
说到底,清贫与富有在特定的意义上,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关键是要看人自身的心态和行为。说白了其实不过是两句话——知足的人永不贫穷,不知足的人难享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