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约等于传播负能量,抱怨的人不爱认错,做不到知错能改的人无法获得成长,我们其实讨厌的不是抱怨,不是犯错不改错,而是他觉得自己一切都好不需要改变。你在前面走,奋力去拉那人一起走,而他却不愿意挪动脚步,那么将来的路上要么大家一起原地不动;要么你抛下他,自己走。尤其在团队中,一旦意识到一个人爱抱怨那人就不被待见了、被疏离。
心理学上习惯从行为本身抽丝剥茧般寻找背后的心理原因。每个成年人背后都印证着一个家庭,一段童年。每个家庭的环境,养育方式,互动模式都会造成不同孩子的性格。
一个人从幼年开始,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就是用“抱怨、指责他人”的方式来应对遇到的问题,就很难去发展出新的有效的模式去应对问题。思想没有意识到抱怨这种方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又或者即使意识到,也不愿意去改变,因为旧模式比新模式更有安全感。脱口而出的抱怨、指责对人是有效的,可以宣泄掉一些负面情绪,心理效应立竿见影,可以不用去面对真正的问题,哪怕是短暂的。
比较起重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推翻以前种种熟悉的自己,重塑新的自我真的是太难,太费劲了!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在他成年之后,没有什么机会或者意愿去做个人的成长,去突破一些原生家庭的旧有模式,就会将一些模式传承下来,甚至是代代相传。孙子摔倒,爷爷说:“都怨这该死的地!爷爷给吹吹!”到后来,孙子说:“都怪这地害我摔了一跤!爷爷给我吹吹!”
有人跟我说:“xxx太爱抱怨了,整天怨天尤人,以前他不这样,真不知道该跟他说点啥?”话里可见他对朋友的关心,想把他变回以前。可以我认为妄图改变他人就是痴心妄想。
首先分辨他是单纯的抱怨还是向你寻求帮助。有人说怎么分辨?我只能告诉你,你自己知道的,只是现在你还不知道。做个合格的倾听者,其次看他的行动,他来询问意见,你也给出了,他照做了,就是真问;没做或没做到位,就是抱怨。千万人家没有问你,就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惑,拯救他。一起感悟人生 还试图去告诉他,不是地不平,地上有坑,而是你走路不小心,你为什么不小心看路呢?!
这样说没用,也不能让他意识到错误。可以试试这样说:“确实是地的问题,就是地不对,谁让它不平、有坑了?真气人啊!去把地挖了、铲平,解恨吧!”那人此时会觉得你有病了!哈哈.......
还有一点,我刚想到的,当我抱怨另一人老爱抱怨的时候,此时的我是不是也是在抱怨?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不同的信念和行为模式所造成的差异。也许我比那人要幸运一些,家庭教育教给我的模式更健康一些,但因此我就能高高在上去指责别人吗?莫名拥有一种道德权利?我认为依然要怀着一种“慈悲”的心情去看待对方,对方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有其理由的。古语有云: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不知道对方经历过什么,受过怎样的对待,成为了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是我的朋友、家人,需要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接纳和尊重,尊重对方本来的样子。www.yiqig.com 文字原创,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