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记了的。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作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他非但不会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最近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楞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对我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
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记了的。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不更好吗?“唔,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试问,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
其实,那才是科学的做法。有一次,我去访问著名的探险家和科学家史蒂文生。他在北极圈内生活了11年之久,他告诉我他正在做一项实验。我问他:“史蒂文生先生,你打算从实验中证明出什么呢?”我永远不会忘掉他的回答,他说:“科学家永远不会打算证明什么。他只打算发掘事实。”
那位因为正确而犯了错误的律师,如果懂得史蒂文生的思考方法,他就一定会使法官的宽容大度起来。
我们不少人都犯有武断、偏见的毛病,我们不少人具有固执、自负和嫉妒的缺点;一般都不愿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
“人,有时会很自然地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罗宾森教授所说的“人”确实是这样,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久以前,我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我布置一些窗帘。等到帐单送来后,我大吃一惊:费用远远超过了我所预计的。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我,问起窗帘的价格,我告诉他以后,他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他占了你的便宜了!你怎么会上当的呢?”我吃亏了吗?是的,他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作为一个凡人,我开始为自己辩护了。我说:“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不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质量的东西。”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他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有兴趣,说他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我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后悔订了这些窗帘。”我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
可见,如果对方处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里,结果就适得其反了。
如果你还想知道一些有关做人处世、控制自己、加快人格成熟的知识的话,不妨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他在自传中说:“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表达文字上或语言上过分肯定的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
洽多了。我以谦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其实,富兰克林在这里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念——这只不过显示了他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使对方立即说“是”
一开始就让他说“是”,能使他忘掉你们争执的焦点,愿意去做你建议他做的事。
当你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要以讨论不同的意见作为开始。而是要以双方同意的事作为开始。奥佛斯屈教授在他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已经行动起来,要求把‘不’坚持到底。事后他也许会觉得这个‘不’说错了,但是他必须考虑到宝贵的自尊心而坚持说下去。
因此,使对方采取肯定的,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这确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但是它被许多人忽略了!许多人,一开口就愚蠢地提出别人不能接受的事物,使别人立即采取反对的,因而弄得无法实现自己的。有一些人,则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有一个叫亚力森的西屋公司推销员,他花了很大的劲,才卖了两台发动机给一家大工厂的工程师。他决心要卖给他几百台发动机,因此几天后又去找他。没想到那位工程师说:
“亚力森,你们公司的发动机太不了。虽然我需要几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们的。”
亚力森大吃一惊,问:“为什么?”
“你们的发动机太热了。热得我的手都不能放上去。”
亚力森知道,跟他争辩是不会有好处的,急忙采用另一种策略。他说:“史密斯先生,我想你说的是对的,发动机太热了,谁都不愿意再买。你要的发动机的热度,不应该超过有关标准,是吗?”
“是的。”——亚力森得到了第一个“是。”
“电器制造公会的规定是:设计适当的发动机可以比室内温度高出华氏72度,是吗?”
“是的。”——亚力森又得了第二个“是。”
“那你的厂房有多热呢?”
“大约华氏75度。”
“这么说来,72度加75度一共是147度。把手放在华氏147度的热水塞门下面,想必一定很烫手,是吗?”
亚力森得到了第三个“是。”紧接着他提议说:“那么,不把手放在发动机上行吗?”
“嗯,我想你说得不错。”工程师赞赏地笑起来。他马上把秘书叫来,为下一个月开了一张35000美元的订单。
中国人有一句充满的:“轻履者远行。”他们已花了5000年来研究人性;他们的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如果要使你的意见被别人同意,你必须牢牢地记住:
使对方立即说“是”。
永远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要知道,使自己变成重要人物,是每个人的。
我在纽约的一家邮局寄信,发现那位管挂号信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很不耐烦。于是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卡耐基,你要使这位仁兄高兴起来,要他马上你。”同时,我又提醒自己:要他马上我,必须说些关于他的好听的话。而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呢?非常幸运,我很快就找到了。
挨到他称我的信件时,我看着他,很诚恳地对他说:你的头发太漂亮了。
他抬起头来,有点惊讶,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微笑。他谦虚地说:“哪里,不如从前了。”我对他说,这是真的,简直像是年轻人的头发一样!他高兴极了。于是,我们愉快地谈了起来,当我离开时,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许多人都问我究竟用了什么秘方,其实它是天生的。”我敢打赌,这位朋友当天走起路来一定是飘飘欲仙的。我敢打赌,晚上他一定会跟太太详细地叙说这件事,同时还会对着镜子仔细端详一番。
我把这件事说给一位朋友听,他问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呢?”
是的,我想要得到什么?
什么也不要。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了。
如果一定要说我想得到什么的话,告诉你,我想得到的只是一件无价的东西。这就是我为他做了一件事情,而他又无法回报我;过后很久,在我心中还会有一种的。
你不必等到当了驻法大使或某某委员会主席才应用这种赞赏别人的。你每一天都可以把它派上用场,并获得应有的效果。
如何做?何时做?何处做?回答是:随时随地都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