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有感
小说中的李顺大在自家的破船被暴风雪压沉后成了一个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的穷光蛋。父母弟弟也因那场事故被活活冻死。此后他便立了志愿,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条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这“薄粥”一吃就吃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里,他先后住过破船骸搭的“棚屋”,住过草屋,住过猪棚。但是“造三间屋”的想法像在他心里生了根似的不停地长。他始终没有放弃这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早已把“战胜苦难”视为理所当然。后来他理所当然地成功了。看到了造房的曙光。而李顺大的儿子呢,似乎是甘愿落户猪棚,不思改进的。也许父亲在风口浪尖上摸爬滚打的事迹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没有他父亲的努力,恐怕他一辈子只得落一个住猪棚的下场。
说到造屋,我的“肃然起敬”忽地从心底蹭出来,脑海里又浮现出爷爷婆婆那些浅浅深深的话。我们家的老屋就是爷爷婆婆亲手造的。我也曾听他们向我讲述老屋的历史。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房住,政府给他们“拨”了一个房暂住。但是他们老觉得住着不踏实,总想着自己修房。
“自己修的房住着才踏实,也总不能让别人笑话咱。”爷爷说。
他们是要强的人,说做就做。自己砍树,抬石,拌泥,烧瓦……最终,房修好了,三间屋,两层楼。他们高高兴兴的搬到新房,一颗流浪的心终于有了着落,就像一颗飘零的种子终于找到了生根的土壤。每当我望向那高大耸立的老屋时,一想到这一砖一瓦都是爷爷婆婆亲手造的,就顿生一种崇敬和不可思议。而对于他们,却没觉得这事有多“伟大”,这似乎是一种天生的责任,是一件本该如此的事(www.yiqig.com 人生感悟)。
每当老一辈的人向我们讲述他们曾经走南闯北的事迹时,我们总会在一旁啧舌:太不可思议了!仿佛那些“传奇”事迹已成为那个穷苦时代特有的印记。连那些“传奇精神”也一起被尘封在那个时代。老一辈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和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到我们这里俨然变成了不可思议的东西。当理所当然变成不可思议,人就慢慢退化了。对于苦难,挫折总是以“不可思议”的眼光去审视,畏缩不前,别说成功,就是成人也充满着悬念。
很多辉煌的事迹在去做它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做它的人看来却是理所当然。或许,别人的成功很简单,只是将不可思议变成了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