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有一个很牛的面相大师,命算的咋样不好说,但有一点觉得挺有趣:他能看人学历,具体点,是读过多少书。
他说,人读的书,都在脸上写着呢。读书少的人,脸上有一种狭促、盲目和幼稚,这是精神饥饿的表现,读书越多,这种饿相就越少。因为读书能让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读书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面相上也就越温和、协调、自在,越不会出现那种难看的粗俗、狭隘、市井气。
朋友问:那天天刷朋友圈的算吗?
大师就呵呵了.....
当然,人读书不是为了变好看的。更当然,也不是为了变有钱。在这两个可能出现的附加值之外,读书的意义有很多,真正爱读书的人都懂。
有网友总结:读书能让你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让你在思考过程中体会到由心的孤独却不会寂寞,让你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充满好奇与敬畏,让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懂得体恤共情,这都是它的有效功能和意义所在。读书会让你内心笃定却又不会过于固执,它能让你看见他人眼中的世界,也能让你清楚的知晓自己。
长期读书的人会明显不同——公众场合偏于安静,发言时直戳重点,逻辑清晰;做起事情专注度高,不会大声吵闹;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快。
我们从前人遗留下的文字中,汲取人生经验。每当在夜深人静沉浸在自己心爱的书籍时,都是对自己精神世界一次淋漓尽致的洗礼,经典的文字可以帮你褪去尘世间附在精神世界的污垢,让你有重生之感。它可以帮你疗伤,可以洗涤精神世界的的污垢,可以让你找到前行的力量。与其一个人孤独的舔舐伤口,不如让书和你一起疗伤.
人人都说读书好,也知道读书好,但认真读书的人却特别少。大部分人,都只是看起来爱读书而已。这可能跟人心的浮躁和功利化有关。
读书的方式随着网络的发达,发了改变。现在的人们还在读,却换了对象,手机平板....于是读网络小说的人多了起来,玄幻言情穿越,这些文字没有意义,甚至毒害我们的精神。
有一张漫画,讲的是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人们读书习惯的改变,大家肯定不陌生,因为这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你自己的读书方式。我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的读书,为了消遣满足意淫,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迷茫,找不到自己。
阅读,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劳动。越是有用的书,读起来可能就越累,因为需要配合深入的思考,需要花费心力去理解其内涵。而读后的收益,却没那么立竿见影。很可能我们费了很大力气读完一本书,并不能立刻感觉到获得了什么。
于是多数人便没有耐心去等那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现——我付出了精神劳动,却不能得到应得的报偿,那么做它何用?有这时间,还不如追个剧……
心态不对,行为就变形,结果就令人失望。
真正能从读书中获得益处和乐趣的人,往往都对阅读保有悦纳心和敬畏心——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我读后将有所得,而我愿意安心地等那个好结果出现,不会要求立刻“变现”。
这应该才是阅读的正确心态。
你想通过看书改变一下自己,就先要明白看字不等于读书。
天天刷朋友圈,看再多励志文章,心灵毒鸡汤也是无效的。而即便是在微信看有一些深度的文字,效果也跟读书差那么三两条街。
读一本书和读十万字的不同是:
一本书,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深化的体系,它本身就是一座黄金屋。
而那些零散的文字碎片,是一堆没法垒在一起的金子,看起来很美,实用价值却并不高,它们很难促使你深入思考,帮你构建完善的思维。
好比不管你吃多少瓜子薯片巧克力,也取代不了一饭一菜一汤的正餐,零食可以做消遣,而保证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还得是正餐。不吃饭光吃零食,就算顶住了饥饿感,也还是会营养不良啊,搞不好还胃溃疡呢。
现代人灵魂营养不良的表现,就是:总是迷茫,心浮气躁,想事偏激极端,没有分寸和界限感,思维逻辑性差,控制情绪的能力差,不懂得辩证地看问题……
如果这些症状你都有,那就是时候放下手机,静下心来,读点好书。身体养生靠五谷,灵魂养生就得靠好书。
现实中也真的有人这样做了,借了很多书,每本都看完,但效果甚微,找不到读书的意义。于是发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每个人当还是个孩子时,吃过很多食物,虽然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不会明显感觉到,但与骨肉相连。
读书读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提升一个人气场;但这不是书本的作用,是思考的作用;又或者这不是思考的作用,是主见的作用。 胸中有丘壑之人,总是格外清楚自己该作何选择,怎样去做。这种隐然的自信,就是一种气场。它意味着你即使不跟随众人也不会惴惴不安。 而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感悟人生www.yiqi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