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请的保姆能把你千万豪宅变成炼狱;
临终关怀的看护可以喂你的老人吃屎;
好心维护的闺蜜可以看着你被人捅死不开门;
老实等着赔款却发现肇事者在买车买房;
高价找的幼儿园孩子被花样虐待......
当一个人放任心中的恶魔,上帝也拯救了不了他。
四川自贡正义村的一对夫妇,40多岁,连丧4子,儿子都死状凄惨。他们经历了地狱般悲痛的十几年。自1996年开始的12年间,他们每生一个儿子,不出3年就会因为离奇的原因暴毙。1996年大儿子抢救无效死亡;2003年二儿子口吐白沫而亡;2004年三儿子也同样夭折;即使妻子一刻不落地照看小儿子,2008年孩子还是出现同样症状死亡。在外活蹦乱跳的孩子,回家就出事,当所有的外界因素都被排除,只剩下一个原因:人祸。经过法医验尸,警察调查发现,凶手是同一个屋檐下的嫂子。因为嫉妒小叔子家生儿子,而自己一直生的都是女孩,这12年里,嫂子用急性毒鼠药先后将4个孩子杀害。每次下手后,她都装作若无其事,仍然和小叔子一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就这样过了十几年。《月亮与六便士》里写过: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在妻子眼中,嫂子不是个大度的人,却怎么也没想到,4个儿子尽丧她手。
人性的恶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大抵在此:我拥有不了的,就只能毁掉。亲情和良知全部都可以抛置一旁,恨意冲冠时,整个胸腔里只有一句话:“凭什么你可以有。”人性的恶被释放,现实立马变成炼狱,人与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善良与罪恶不停斗争的过程。人天生是自私的,逃避伤害的。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所谓“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 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荀子说的人性是习性。这个习性例如吃喝嫖赌抽,还有各种爱好。因为习性,所以变得贪心,贪婪,想多吃多占,也就导致了人性的恶。感悟人生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人性善与恶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也从未有真正的答案,因为人一直在变,受制度、生活环境、情绪的影响,在特定环境下会做违背本性的选择。一个坏人,可能为了金钱为了女人而作奸犯科,他同样可能因为自己是一个父亲而看到和女儿同龄的小女孩落水而救她。这种内心的选择好比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和小女孩跨越年龄的情谊,好比祁同伟对高小琴的爱和保护;一个善人,做了一辈子好事,修桥补路扶老太过马路,也同样可能看到一个心爱的名家字画而不能自己,一把顺走。而这种内心的选择好比保定清苑那个屠杀前院一家4口的案子,1岁的女婴也未能幸免,作案者在本村口碑不错,大家都觉得他不像杀人之人,不管怎样的矛盾,杀人是所有罪恶里最大的罪恶。好比表面谦谦君子内心恶毒的岳不群。
人这个矛盾的生物体,总在善与恶的选择中挣扎。不管是习性还是本性都是在人心里面,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要看看自己的内心,是习性在控制我们,还是本性在控制我们。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曾写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亲密如手足,陌生如路人,都可因恶意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来。不加克制的恶意,最终造成的伤害,我们都无力承受。
这世道,从恶容易,从善难。别觉得作恶的成本很小,甚至不会受到惩罚,就对内心的恶意不加克制。当一个人内心的恶完全战胜了善,这个人也不能再称之为人。克制住内心的恶,用善来做决定。也许你的善意很小,但这份善意就像埋进心中的一粒种子,会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的。
人心有恶念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必感到难过而一味压制,可以安抚或换种方式释放这种力量,我们努力,习得善良,最终得到心灵的宁静。www.yiqi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