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千多年前,盛唐诗人高适把酒当歌,以此诗为行将分别的友人董大打气,可以想象董大一仰脖子,杯中之物一饮而尽,然后拽紧袖子一抹嘴角,跨马背刀、扬鞭绝尘而去......放眼西望,残阳如血、大漠孤烟......
如今,这首千年古诗寓意同样映照着一个外国投资家——彼得·林奇(PeterLynch); 作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基金”,当其在创造出空前辉煌的业绩时候,他却主动选择了激流勇退。
撬动华尔街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 1969年进入富达 Fidelity 管理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 Magellan 基金的基金人; 1990年5月主动辞去基金人的职务。期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人的13年间,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1977年投资人若投资1万美元在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可得到28万美元!
取得巨大成就的彼得·林奇,被称为“第一理财家”、“首屈一指的基金管理者”、“投资界的超级巨星”。投资大师纽伯格认为,巴菲特和林奇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家。连同索罗斯一起,他想用“天才”这个词形容他们。但是,“如果让我选择谁是最无缺的,整体来看,我只会选彼得·林奇。他的人品可称第一; 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在华尔街是个‘神’级人物。还有一点让我钦佩的是,他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
秘决
与巴菲特为代表的着眼于实值股和股的长期投资家不同,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家。现代派投资家是不管什么种类的证券,实值股也好,股也好,绩优股也好,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买,一旦证券价格超过其就卖。
彼得·林奇常说: “要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机于股市。”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甚至“女士的丝袜好过通讯卫星,汽车旅馆好过光纤光学”,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买。这类似于国内投资者曾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 “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1982年彼得·林奇大举建仓艾科卡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80年代末重仓持有储贷行业股票都是非常的例子。
找到一个好的公司,只是投资的一半; 如何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是的另一半。彼得·林奇在评价股票的时,对资产评估和公司盈利能力评估两方面都很关注。资产评估在一个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盈利能力评估主要度量企业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愈高,公司就愈大,盈利能力的增强,即意味着公司股票价格具备在未来上扬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