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某地有一个懒惰极点的人。因为这个人实在懒得什么事也不肯干,所以,最后拿到3只饭团儿,被赶出了家门。
“上哪儿去呢?”
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没办法,就把装有饭团儿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无地漫不经心地走着。可是走着走着,肚子饿起来了。
“啊!肚子饿了,真想吃饭团儿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可太麻烦了!”
真是一个少见的懒汉,他为此忍着饥饿。
“怎么没人来呀,要是有人来的话,就请他帮忙解开包裹。”
他边走边想着,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头戴斗笠,张大着嘴巴的。
“嘿嘿,莫非他饿慌了,才把嘴张得这么大?”
他这么想着,等他走过来。
“喂,能不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啊?里面还有3个团子呢,让一只给你怎么样?”
于是,那回答说:“你说什么呀,我的老弟,我正愁斗笠的绳子松子,而系起来又是那样的麻烦,所以才张开大嘴,好让下巴去绷紧那绳带啊!”
点睛:
故事中的两人是太懒惰了,懒惰到吃穿不顾。
现代提倡“活”,强调走动式,就是拒绝懒惰。意思是先制定好一个,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改良先前的,避免僵化,一条道走到黑。因为没有就会乱了章法,工作程序混乱;不善于收集各种信息、及时改良,就有可能继续盲目行事;优秀的企业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实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只听“好”的。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自然就会昌盛。反之,者如果不去走动调控和制衡,员工就无积极性,甚至会产生一大堆不满的情绪。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土光敏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业家,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已不再享有“电器业摇篮”的美称,生产每况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士气大振。不久,东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并有很大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者除了要实施“向内”走动式之外,还应进行“向外”走动式。所谓“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户那里去,到供应商那里去,到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对手那里去,并且要有意愿和勇气,到国外去走走。如果不到客户和市场那里走动,就不了解经销商的情况和市场需求,很可能会造成企业盲目生产和战略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