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式的互动课程
桑顿在他的首批中国弟子眼中是一个睿智、务实、真挚的人。从2003年9月16日到2003年12月18日,他和他的学生们从陌生到熟识,这位有着卓越领袖才华的美国人以他的真诚与平和,赢得了学生的心。在清华,每个学期期末都有学生为教授打分的测评,桑顿是得分最高的教授之一,可见这位怀着远大的教授深受学生的爱戴。
期间,桑顿曾邀请了多位商界、非盈利机构、政府的“领导者中的领导者”来给学员上课,讲述他们的经历、感悟,讲授他们对领导力的理解。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通过讲述耶鲁大学是如何全面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经历,清华学子:“作为领导者,要有冒险意识,要树立远期,然后不断地制定近期去一步步实现。”而微软公司中国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现微软全球副李开复先生则用金字塔来比喻领导才能的培养,将领导艺术分为基础性才能、核心、优秀领导力、卓越领导力四个不同层次,强调了情商(EQ)和正确的自我定位对于领导人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全球领导力”为班上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同跨国公司的CEO、各国政要、NGO的知名人士和交流,这对于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树立全球意识和大局观大有益处。很多同学课后反映:这种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心的提高、使命感的增强…… 其中一个学员在期末总结中谈到:
“回顾桑顿先生的课,受益最深刻的还是的调整。”
EMBA的学员刘卫平则说:“桑顿先生经常在课堂上强调:‘中国将在本世纪崛起,全球100多位顶级CEO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国家将来在世界上的分量,要有使命感!’这也的确让我产生了强大的使命感和感。”
除了能为学生提供与全球知名人士对话的机会外,桑顿还尽力帮助每位同学,推荐他们到心仪的公司去实习、工作。他帮助想去银行工作的学生去了高盛银行中国公司;想去咨询公司的学生去了麦肯锡(中国)咨询公司;想做市场的同学去了麒麟远创中国公司等等。
生动化了的教学内容
桑顿在清华经管学院院庆20周年大会上谈到:“我的课程是一种形式的讲座,我对领导力的个人看法是:领导力原则上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休止的问题,也就是在自我支持、自我了解、自我觉悟的情景下进行工作的。因此,领导人变得非常关键,他们每天必须通过取得的成就甚至通过错误进行学习,当然还有通过读书、思考、和同事讨论,乃至通过观察其他领导人的行为……我对学生说不要期待在课堂上能给你们任何答案,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能对你的起催化剂的作用。所以不要期待太多,如果能从一堂课上学到一件事儿就不错了。”
正如桑顿所说:“这门课并不能带给你任何现成的答案”,“领导力”的内化的确是非常个性化的,它对个体的依赖非常强,关键还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思考、体会、领悟。因此每位学员的感受、收获都是不同的。
在把“全球领导力”与其他“领导力”学方面的书籍、课程相比较时,学员刘鑫说:“我看过有关领导力学的专著,它们提供了一个提高领导力的框架,从共性出发,教给我们一些提高领导力的策略、等等;但是桑顿的每节课,每位嘉宾的演讲,可以说都是一种对领导力实际的渲染,是一种色彩。如果用写文章来比喻的话,一般的‘领导力’学好比文章的框架、结构,而桑顿的课则好比文章的原料和内容。我们上桑顿的课,好比写文章有了原料。”
也有一位学员从另一角度阐释了“全球领导力”的原料特点:“在‘全球领导力’课程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行业的领导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领导风格、文化背景对领导力形成的影响、领导潜质构成的要素,以及如何发现并发挥领导潜质的问题。并且用他们自身或者他们身边著名领导人的经历证明领导力是可以培养的。上过这门课之后,‘领导力’这个词对于我来说不再是抽象的含义,它被赋予了很多的故事、情感和感悟。”
复制和推广的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赵纯均教授谈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改善和提高‘领导力’在企业领导人中有着广泛而迫切的需求。然而在各类管理机构中,虽然也有类似的课程,但缺乏系统的、成熟的、的课程范例。很多人认为‘领导力’含有科学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艺术。它可以‘学’可以‘悟’,但很难在课堂上‘教’。而桑顿先生却以其自身丰富的领导经验,并且邀请世界各地商界、政界、学界及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来到清华,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交流,分享他们的领导经验,实为一大创举。”
清华和桑顿的这一创举会不会引来其他商学院的效仿呢?当然,能有桑顿这样丰厚人脉关系而又愿意做客座教授的人毕竟非常少;而全球知名的领导者也事务繁忙,不可能经常抽出去讲学。因此是否有条件复制“全球领导力”还是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估还应该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也有专家对“全球领导力”的学习效果提出质疑。一位长期从事方面教学研究的专家说:“关于领导力学的研究,至今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没有产生权威的理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领导力’太具个性化,它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关,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则是千变万化的,总有不能预测的情况。领导力学通过研究行为方式发现共性,用共性去引导行为。但问题在于各个学者总结的共性或许有交集,也可能是内容不尽相同甚至观点有冲突。”领导力的体现往往与具体的个人分不开,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下使用相同的策略、方式对待不同的人,也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更何况,现实中的“情境”总是由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充满个性的特点。
“这就是领导力学的,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谈,”这位专家接着说:“就‘学习’本身来说,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堂教学,它的好处是知识密度高、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但由于它是针对‘共性’的教学,不能照顾到每位学员的特点,‘领导力’学习若采用这种方式,效果肯定不好;另一种则是选择一个跟你风格相似的、的领导者,长期跟随他、模仿他,这就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好,但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就‘全球领导力’来说,仅有短短14次课,很难说在这有限的内学生得到了多大的提高;听讲座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东西对他们有所触动,但是有多少可以真正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还是个问题。”
- 上一篇:明茨伯格VS科特:领导力价值何在?
- 下一篇:高效经理人为何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