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使用,当用其长处。从长处看人,世无无用之才;从短处看人,人人难逃平庸。
在《泾野子内篇》一书中,记录着一位西邻。此人有5子,但5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常理看,这家的当家人日子很难过。可是西邻有方,日子过得还蛮不错哩。细一打听,原来他对自己的儿子各有安排:“老大质朴,正好让他务农;老二聪慧,正好让他经商;老三目盲,正好让他按摩;老四背驼,正好让他搓绳;老五足跛,正好让他纺线。”
你看,这一家子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不患于食焉”。
试想,如若西邻仅仅考虑3个残疾儿子的问题,不是把自己愁死了吗?但他转换一个角度,从用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发现了他们所具有的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生理优势。这么一来,全家无一废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夫人之材,各有所宜,虽周孔之材不能偏为人之所为,况其下乎?固当就其所长而用之。”诚哉斯言!妙哉斯言!有高山必有低谷人,这种客观对象,除极少数天才、全才之外(我这是假设,但这假设怕也很难成立)都难免其短。用人者倘若把眼光都盯在人家的短处上,就会埋没人才,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教训不知有多少。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雄才大略的曹操下了一道求贤令。求贤令说:“‘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可见真正的人才大多有缺点,绝不可揪住人家一个小辫子不放,误了国家大事!曹操的宏论,只有曹操这般的人才才能做出。
在国外,与曹操之宏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高山之下必有低谷”之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格兰特的将军,此人军事才能杰出,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好酒贪杯。当时的情况是,林肯看到只有他是一位帅才,虽有缺点,且很明显,但他人的才能无法与之相比,于是便力排众议坚决任用格兰特。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呢!”格兰特的上任,决定了战局的胜利。在他的统帅下,美国南北战争出现了转折,北军很快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
短中亦可见长有短之存,必有用短之术,关键是将短用到正需要短的地方,此即所谓“短中见长之术”。
《贞观政要》记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短中见长之术。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
有位厂长既善于用人之长,又善于用人之短。比如: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安排他去当质量检查员。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安排他去考勤。脾气太犟、争胜好强者——安排他去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爱蘑菇者——安排他去抓劳保。能言善辩喜聊天者——安排他去搞公关接待。
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有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清代家魏源讲过一段这样的话:“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中国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不才”都被我们用这样的“见长之术”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起来?会有多少百里马变成千里马?观念与眼光一变,到处都会充满生机。
谨防“以短掩长”有的人之所以被人视为“无长”、“无用”,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人才的真正本事,因此,使用人才,还有个“发掘”的任务。要知道,晶光闪闪的水晶石刚从土里刨出来的时候,是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只看表面,准会把它当废物扔掉。
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写过一篇文章叫《梓人传》,说是有个木匠,家里什么工具也没有。去看他的床吧,床腿坏了,也没有去修理。这么一来,邻人四舍都说他是一个无才之人,徒有一个木匠的虚名。
后来,这位木匠去负责营造一座大型建筑。只见所有的木匠都听他指挥,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效率高,质量好。待到一座巍峨的宫殿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人们才面对平日看不上眼的木匠,个个目瞪口呆:他就是那位连自家床脚也不修一修的穷木匠吗?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有的人真是藏龙卧虎,不显山不露水,最易被人视为无用的人,少才的人,不才的人。作为用人者,切勿轻易得出结论,说某某无用,某某废物。“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以短掩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短掩长是只见泡沫,不见江流。
可以说,以短掩长是用人的大忌。
- 上一篇:五招教你做一个企业好领导
- 下一篇:魅力与威信:如何提高影响别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