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言人生格言名人名言英文名言哲理名言座右铭
返回首页

格言新说

来源: www.yIqig.com 时间:2013-01-10 编辑: 人生感悟
格言新说

来而不往亦礼也
    人与人之间交往,只要出于真诚自然,有来有往,礼尚往来,是很正常的.一旦形成刻板的规矩,非此即彼,违逆不得,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往往背离了礼的本意,不啻为一场灾难。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主客二人在餐厅门口谦让着:“您请!”“您先请!”“您—先请!”这时如果没有一方勇敢地承担起“非礼”的恶名,一直如此礼让下去,大家只有不要吃饭。这当然只是笑谈。而生活中另一种礼尚往来,可就让人笑不出来了。据报载,国庆长假期间,婚礼茂盛,有人七天之中收到喜帖十多张,送出红包近三千元。貌似公平的礼尚往来,受到伤害的是相对贫弱的群体。
   “来而不往非礼也”出自《礼记?曲礼上》。同样论礼,荀子却说:“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转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向弱势群体倾斜。风往暖处吹,水向低处流,总之在荀子看来“来而不往亦礼也”。
    人之来往难免有施有受,拘泥于有来必有往,交往起来会很困难。施者先存了一个求回报的念头,透着虚伪;受者担着欠债须还的重负,受之不爽。感动中国的歌手丛飞,在长达11年时间里,资助178名贫困山区儿童,付出300万元,自家一贫如洗,身患癌症负担不起医药费,临终捐出角膜,给他人带来光明。去世后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奉献奖的白芳礼,从74岁到九十高龄,靠蹬三轮车攒车资捐助失学儿童,相当于蹬三轮绕地球赤道18圈,先后捐资35万元。他们可曾想到过回报?冰心老人在晚年受到各方关爱,每年都要收到几百封祝福的信,她已无力回复,在文章中她说过一句心底的话:“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表达的也是“来而不往亦礼也”的道理。
    究其根本,生命都是行进在一条往而不来的单行道上。植物向下向土地索取营养,却向上向天空开放花朵。我们受恩于父母的养育,惠及的是下一代子女。只有向着人性的方向,进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道德,人类才有前途。因此,来而不往不仅合乎礼,也是天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俗语
    吃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吃苦是一种美德,一个人没有吃过苦,就好像没有来到世上一样。小时候,老师一直培养我们要有吃苦精神,从“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到“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虽然参照物的嬗变说明了时代的变迁,但更说明苦这杯酒(哦,苦酒)有了更稠的浓度。
    从头悬梁,锥刺股,到卧薪尝胆,我们好像一直是过苦日子,这苦,越吃越光荣,不吃苦就成不了大气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房屋中介,不论出租还是求租,都可以包办一切。这哪是教人上进,分明是怂恿你去自虐。其高明之处还在于,像一种安慰剂,是另一种意义的阿Q。其实,细品就会发现,它是一张开错了的空头支票,用虚拟的成功来鼓动你苦海泛舟并且逼着你乐此不疲。或许,把它说成兴奋剂更合适。
    并不是所有的砖头都有机会构筑长城,虽然,所有的砖在此前,都经过刻苦的摔打,痛苦的切割,艰苦的烘烤;同样,并不是所有的琉璃瓦都有机会在故宫的屋顶一露尊容。苦,也是一个砂轮,如果你是一块好钢,会被它磨得越来越锋利,如果你是一块铁,或者一块木头,则有可能被它搞得形销体陨。
    吃苦需要技巧,能吃苦再加上聪明、机遇,是可以成功的。但一味地强调吃苦吃苦再吃苦的人,无异于把一汽车的刹车系统给拆了。
    苦,像公共楼道的面积,是可以公摊的。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我不反对吃苦,但我反对吃苦至上论者,更反对只要吃苦就能成功论者,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好比水仙与仙人掌,对前者,水多是好事,对后者,却是灭顶之灾。

三思而后行——《论语》
    行而后三思,中国人内敛、谨慎,凡事都讲究“三思而行”。这种思维定式把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包裹得严严实实、无懈可击(www.yiqig.com 一起感悟人生)。
    然而,时代在变,而且变得很快。如今已经不再是那个“男耕女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慢”中国了,讲究的是速度,是果敢,是执行力。若还是一味地在“三思而行”这套知行观上坚持一条道跑到黑的信条,结果就是机会的丧失。所以,我们完全应该“别开天地,另立门户”。俗话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可不平等之处在于创造或发现机会的能力。“行而后三思”就是一条机会创造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果敢是铺路石,“三思”是压路机,而机会就在这种先“行”后“思”的人生旅途上得到培育、得到提炼。伟人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有果敢地“行”,我们的“思”才会有绽放的舞台,才会让我们的“行”跑得更快、跑得更稳。
    “行而后三思”,你准备好了吗?

 

亲密有间
    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俗话说得非常的妙趣。亲密而有间,应当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了。如果不是这种状态,那么,一个坑里有着数个萝卜,亲密固然是亲密了,但它们的形态就一定是十分逼仄的。既然农民种田都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科学道理,那么,在人际关系之中,不讲合适的距离,一味追求亲密无间,显然也不会是合理的。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妙不可言的距离》的科普文章,说太阳和地球现在的距离是最妙不可言的:如果离得比现在近了,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可能都会因为过热而死光;如果离得比现在远了,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也会因为过冷而消失。可见,大自然的客观规律里,就在讲究一个合适的距离。亲密而无间,距离消失了,紧跟着而来的,很可能不是甜美的感受,而是毁灭的恶果;亲密而有间,只要不是过分的疏阔,精彩往往无穷。
    如此联想到亲子、夫妻、婆媳、情人、友朋、职场等等许许多多的人际关系,固然都需要适度的亲密。但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却并不是因为矛盾双方的互不理睬,而是因为矛盾双方的距离靠得太近了。
    英国女作家弗琴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子》如此说:“女人,要有自己的一间房子”。伍尔夫说的“房间”,虽然是针对女人的,但其实它延伸的意义却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间房子,放置属于自己独自品尝的喜怒哀乐。而早在南宋时期,咱们中国的辛弃疾就已有话在先,“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不就是在提醒人们热爱应该有度,亲密不能无间吗?
    亲密有间,妙就妙在距离的美感。水中望月,雾里看花,隔帘观美人,深山探珍宝。一切的一切,迷人的魅力,莫不在于神奇的距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