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方书籍,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有人在思考,而且这些思考都是从根底处思考。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渺小的,但一个个渺小的人共同为人类的存在思考,这种思考的接力却十分伟大。
中华文明灿烂悠久,自孔子以降,儒家思想确立其道统身份,成为国人思想之主线,其余各派则散落民间。由于儒家的独尊地位,导致我们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并非自根本处着眼,而仅仅是对孔孟的注解与修正。在此种情形下,冲破儒学一家的禁锢,凡事多从根本处去思考显得极为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乃是思想的源头与根基,以一家之言而禁万民之口实非明智之举。学会根本思考,其实也就是尊重事实,尊重常识,遵循大自然内在之法则,把人放在谦卑的位置,逐渐地接近真理,而非颐指气使,派发真理。
无论东方、西方,人性总是相通的,比如食色之性,人的私欲,恻隐、怜悯之心,追求双赢,共同发展进步,等等。在这些方面,人类历史上一代代人的思考结晶为一部部厚重的理论书籍,分别从人身自由、法律公平、监督管理、结社交流等方面详加阐释。这些书籍包含了前人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因其触及人类本性,而显得弥足珍贵。读这些书籍多了,对人类过往的经历和思想的努力有了更深的了解,才更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思考方法(www.yiqig.com 人生感悟)。
学会根本思考术,并非唯前人马首是瞻,把前人的思想成果当作药丸直接服下,而是通过对那些思想成果的审视,懂得了很多基本的原理,知道了正确思考的路径。学会根本思考术要抛弃成见,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在最简单的地方也不吝发问。与人交流、摄取信息都需注意加强甄别,去伪存真,比如孔子讲“仁者爱人”,为何又要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比如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而创新精神的核心就是“敢为天下先”,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平常人读书少,思想高度不够,掌握的信息也往往杂乱无章,故而考虑问题立于低点,自设困局。比如拼命追求高学历,可等到毕业才发现学的大部分是无用的知识,专业不对口,人生道路成了一条华丽的弯路。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只知道埋怨上级、同行或命运,却不知一切都是可以选择的,自己完全可以跳出这个狭小窠臼,飞向更大的天空。有时候学会根本思考只需要知道一些简单的真相,比如:专业对口率,公务员机会成本,新闻管制,税法,社会福利基本保障制度,等等。有些书可以不读,有些事可以不做,但一个现代公民不能没有常识,不能被人卖了还给人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