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权威数据告诉我们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国人的平均读书率就像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样低的可怜,总理连续三年在政府报告中呼吁全民阅读。虽然人们越来越不爱读书了,可是却很少有人会说读书不重要。不论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还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土豪,无论智识的高低,物质的多寡,在读书这件事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要多读书。
这些做法和想法之于个人和时代而言,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在厦门的闹市中隐藏着一家安静的“晨光”旧书店。从各处收集的旧书都有着绵长的回忆和久远的历史。在电子书随处可即,这家小店经营着纸质书,有新书也有旧书。小店延续着人类古老都精神文化,走进去有穿越时光的感觉。而店老板放弃外企工作机会一直坚守着小店,有人能说他得多有勇气和非凡的气度才能坚持下来,可我觉得书籍的魅力可以让人对抗世间浮华,安抚人的内心不安。
今天很多人选择了读书提升自己,有一些人重新走进了图书馆和书店,或买或借,读书要读纸质书,要有仪式感。讲到这里一定有人表示不服,现在读书的方式很多,为什么非得读纸质书?走到哪都拿本书,好像显得别人都没自己有文化似的,就自己上进!
确实,仪式感的东西有时会流于表面,更在乎观看人的想法。可一个真正努力的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也仅仅为了取悦自己。一个人看本书都要想想别人是不是不满意自己,岂不是活得太累。
来,我们比较一下电子书和纸质书的真正不同吧。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上读的电子书,视频上学来的知识,很快会被遗忘,或有点印象有不能很准确的表述出来。手机屏幕的LED电子发光元对眼球的刺激让大脑出于亢奋的状态,从而大脑用来处理接受信息的能量分配就会相对减少,简单来讲就是没有记忆和思考。
而看纸质书的时候,眼球接收的是纸张的漫反射,因为纸质书籍不会发光,这种漫反射会比较温和地刺激视觉神经系统,让自己心情平和愉悦地读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杂志。
我们大脑的潜意识里,把手机当成娱乐消遣工具而非学习工具,大脑的潜意识里,在用手机读书时会自我暗示:我在用手机学习!却很容易被突然跳出了广告吸引,被手机上端弹出的微信消息提醒打断。
为什么会这样?想想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在教室里听课,通过课本学习,在试卷上答题书写思路。所以,只有在安静的环境里,面对纸质书籍的时候,我们大脑里的反应才会是我在学习,这时拿到才会更多的能量开启记忆和分析的学习之旅。
为什么我们可以很专注地读一下午纸质书,而手机电子书阅读时间长了我们就感觉比较疲倦;为什么纸质书读后记忆牢固,而手机电子书读后成过眼云烟;为什么我们学习进修选择去教室参加现场有纸质资料的培训收获更大,而在窝在客厅沙发上观看大师的视频却收效甚微.......如果真的想有进步和提升,开始读纸质书吧,开始拿起笔做好读书笔记。
有人说你不知道现在都书多贵,都够买一个kindle、ipad了。再说有些经典的书在那上面也能看啊,买一堆书放家里,太占地方啊。
我只说我怎么做的,先用电子书看,或者图书馆借看,会遇到一些好书想看二遍的,然后才买回家,看本买本确实占地方。
每个人口味兴趣不同,读的书也不同,有喜欢小说的,有喜欢探险自然的。。。。电子版书一定选择那些出版过的电子书来阅读吧。
很多没有出过纸质图书的电子书,文字使用上的错误,各类知识性的错误,是远远高于纸质书的。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在纸质书出版中是绝不会发生的。纸质书的差错率的国家标准是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一本10万字的书,最多只能出现10处差错,或是错别字,或是标点,或是知识性、常识性的,这个出版行业内一直是严格执行的。
一定选正规的纸质书转化来的电子书。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是个人力量能够阻挡的,电子书一定会取代纸质书成为阅读的主流。但是,千百年来记载人类文化的纸质书绝不会消失,书店也不会消失,到时它们会成为独特的风景吧。
结尾引用卢思浩都话——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还要看纸质书,为什么还去写信,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去见一个人?你告诉他,因为你偏要在这薄情世界里,深情地活。一起感悟人生www.yiqi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