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书中的有段话——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我们能做的就是与它平静共处。
他用一个小故事就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孤独。格蕾丝一段在别人看起来美满的婚姻,可就在婚礼的前一天,她在同事们热闹的祝福中,喧嚣中,内心忽然感到不安惊慌,对即将到来的婚姻和那个她选择的男人,她真的爱这个男人吗?这个人就是她选定共度一生的人吗?她内心明明觉得他很无趣,她内心的结婚目标是风趣的,像上司那样的男人。可这个男人不能让自己说服自己心甘情愿。
大家都觉得他们合适,很般配,她有时也这样想。明天就要结婚,她没有勇气和充足的理由逃跑,但这种惶恐让她难以平静。
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则消息,婚礼前夕新娘落跑,新郎当时怒娶女同事,正好这个女同事暗恋他许久。不得不佩服新娘的任性,这狗血消息的背后,有个女孩一定有一场不知悲从何来的哭泣,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孤独,然后毅然决然地背叛了婚姻。结婚这事并不坏,谁都想求个万事如意,但离万事如意就差了那么一点。而这一点,让她觉得比所有的东西都重要。
有多少人用时间来验证一场错误的婚姻。我们谁都知道,所谓“真爱”是多么稀有。这样说来,绝大多数人在婚礼那天,的确是该哭的。哭过之后,自我催眠,强迫自己接受自己的选择。
我们有时找个人结婚,是为了摆脱孤独寂寞的生活,我们害怕一个人。可你听过有谁,在这世界上,不是孤独的生,孤独的死?孤独是独享的,无论性格外向内向、疯狂抑郁、强悍软弱,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并且其他人都无法完全理解。
我们总在羡慕那些在做着我们不敢做的事,过着我们想过的生活的人,羡慕却不能让内心的空洞越来越大,我们享受不了这份孤独,想逃避,最终变成一个个空虚的人。
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并不清楚,好比学生学习是不是首先是因为我们是学生?工人上班因为我们是工人?可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已经被社会束缚了对不对?我们做的是社会要求我们做的事,做的是社会上的好人,却不是自己内心想要做的真人。多少人是不是在重复日复一日干的事,可是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家庭吗?那么当初的梦想呢?难道每个人一开始就是梦想当一个好学生?好职员?在家做丈夫或者好妻子吗?
我羡慕以前少数民族过着的游牧生活,逐草而居,物质简单。现在的人们一辈子多数时间活在方城之中,方寸的屋子之中,这里限制了精神世界,虽然物质丰富,每个人的欲望却都很膨胀。人们的心灵家园日渐枯萎,长期深处狭窄的空间真的让人精神压抑,这个世界这么大,难道没有想过什么时候放开一切出去看看,去找寻真正的自己?是什么能让一个人放弃梦想,心甘情愿过工蚁一般的生活?
孤独者常问自己到底该怎么活才算不负此生?到底存在是为了什么?就算毁灭又会怎么样?空虚者害怕独处,害怕给未来一个承诺,费尽心力只想保持现状,却发现越来越难以维持。
没有伙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独处五分钟,我们便如坐针毡。
为了逃避孤独和杀死孤独,我们不停地刷着手机,我们频繁地遥控电视,我们呼朋引伴,我们急切融入圈子,落单会让人坐立不安。
任何活动被撇下就会怀疑人生,身边总要呆着人才觉得安稳。别人笑,我们配合着笑,别人哭,我们配合着哭。可你看看周遭的同类,他们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他们就是你的影子。
空虚者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要学会的,还是和自己相处的能力。鲍尔莱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成熟就是理解孤独,接受孤独,享受孤独。www.yiqi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