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俗话叫要饭的或是称叫花子,那都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老百姓,实在是没有办法维持生计的,干活既没有手艺又没有力气的,养不活自己,只好要饭。或是遭受水灾旱灾等变故,失去家园,只得逃荒要饭。要饭的一般都有三样行头,要饭的碗,打狗棍,褡裢。要饭的碗,也就是吃饭的家伙,要自家带着,挨户乞讨,人家只给吃的,可不给吃饭的碗。还有要饭是吃百家饭的,人家也不容易,是从牙缝里省一点给你吃,东家一勺西家一铲,你得拿碗盛着,不能指望一家给你吃个饱。打狗棍是用来防身的,乡村里狗较多,狗喜欢认生,为防被狗咬着,讨饭就得带着打狗棍,当然,打狗棍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讨饭走累着的时候,还可以拄着休息一下。褡裢是用来盛米的,讨饭的时候,有的人家饭还没有熟,心善的主人就会打一小瓢米或什么给你,你就可以用褡裢盛着。过去,我们随时可以在乡村里看到要饭的,甚至是成群结伙的,尤其是在灾荒的年成。
那个时候,行乞仅限于要饭,或者说仅是为了活命,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了。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也决不会去要饭。那个时候,人们见到要饭的,也绝没有嫌弃或是鄙视的心理,也乐于施舍,给人一口饭吃,让人活下去,尽心尽力而已。人生哪个没有为难的时候,帮人就是帮自己,人生应该多做行善积德的事。
要饭的显然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但乞讨毕竟没有人的尊严,生活只要有一点办法也不会去乞讨。施舍的也只是出于同情心,积善行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当今的乞讨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乞讨有了职业化的倾向。过去乞讨,只是要饭,为了活命而已,乞求人家给一口饭吃,是在乡村里挨家挨户的行走,现在在乡村里很难得看到要饭的,倒是在城市里,尤其是在小县城里看到到处都是乞讨者。现在的乞讨者也不是讨饭要吃的,而是直接要钱,甚至把它当做一种职业,谋生的方式。就像别人去上班一样,成了职业乞讨者。其次,现在的乞讨者的成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致有这样几类:1.身体有残疾的,有的还相当严重残缺,甚至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看了可说惨不忍睹,甚至是恐怖。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怎么这么多缺胳膊少腿的,满街都是。2.一个十三,十四岁的少年,头上扎着白带子,地上摆着一张诉苦表,跪在大街上,说是死了爹,乞求好心人救救这苦命的孩子。3.衣着整齐的中年人,说是被人骗了,乞求你给他三十,四十的钱,救济一下他,他没饭吃,回不了家。4.蓬头垢面,精神不太正常者,伸出脏兮兮的手,向你讨要吃的。......
面对这些行乞者,人们的反应是冷淡,我不敢说是冷漠。我看到的那些行乞者的钱罐子里人们给的钱都很少,或者说,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给钱。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在想,现在的中国人怎么了?富有同情心,是中国人的特质,行善积德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www.yiqig.com 人生感悟)。难道这些都被中国人抛弃了吗?现在生活好了,富裕了,接济别人一点是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难道现在的中国人都变得冷漠,吝啬了吗?
这种现象背后恐怕有更深层的原因。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道德自律。生活要靠自己,不能指望甚至依赖别人的救济而不自救。不到万不得已,山穷水尽,就不要别人的施舍救济。更不能消遣别人的同情心,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据说有的人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自残肢体讨钱,晚上下班后,又能恢复身体成为健全人,拿着别人捐的血汗钱去消费,娱乐。更有一些不人道的不法之徒,在乡村租用一些有残疾的小孩到城市乞讨赚大钱。这样久了,就会让人失去信任,失去同情心。也就没有人愿意施舍,救济别人。甚至变得冷漠。让那些本该得到别人的同情救济的人也失去别人的信任,失去救济的机会,这是很不人道,很不公正,也是很可悲的事情。
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当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家庭里发生了天灾人祸,当然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是,这时最重要的也是亲人之间的相互救助,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我们不能自私的放弃亲情,把亲人理应承担的责任推给社会,让残疾的亲人出去流浪乞讨。我们应该自省,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也不应该无端地增加社会的负担。慈善是别人的自觉行为,是别人的爱心体现。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你不能放弃互助的责任,要求别人献爱心。作为政府,应该成为服务型的政府,救助失去生活能力的残疾人,暂时有了生活困难的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面对这些满街的乞讨者,我们政府不能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不作为地把他们推给社会,好像做慈善,献爱心是民众的事,社会的事。其实更是政府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其实,中国人是富有同情心的,是乐善好施的,我们只要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就可以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因为,那是真的大灾难,那是真的需要我们人人献出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