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之常情是接近的人、走运的人,而避开的人、倒霉的人。这倒未必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毋宁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者的四周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便分享了他的欢快。相反,者即使不累及旁人,他的那一种晦气也够令人感到压抑了。情绪是会传染的,每个人自己的烦恼已经嫌多了,谁又愿意再去分担别人的烦恼呢?
当然,我只说人之常情,不包括超出常情的特殊情形。
二 青春自有其残酷的一面。陶醉于自己的蓬勃生长并欢快地摄取营养,无暇顾及他人的痛苦,甚至他人的痛苦也可以化作它的营养。这与天性是否善良无关。所以,年幼者对于年长者的沧桑之痛难免隔膜,而一个柔弱的妙龄女子也会对她不爱的崇拜者的无动于衷。
三 者往往会成为者的负担。
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四 当我们被人诬蔑,加以莫须有的罪名时,我们愤怒了。当我们被人击中要害,指出确实有的污点时,我们更加愤怒了。
五 我买了一张书桌,抬回家,才发现桌面上划破了一块。于是,几个钟点内,老是看见这斑点,老是想着这斑点。整张桌子不见了,浓缩成了这一个斑点。当它不属于我时,我对斑点视而不见,那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缺点。一旦它属于我,就是怎么也看不顺眼的致命弱点了。物如此,人是否也如此呢?
六 问你:如果让你定居,你热闹的都市,还是寂静的山林?
再问你:如果身处山林,你一人独居,还是有人陪伴?
再问你:如果有人陪伴,你她是你的太太,还是一个陌生姑娘? “每一个问题都有两个相反的答案。”———这句话不是我发明的,最早说这句话的是古希腊家普罗泰哥拉。
七 弱者的自卫往往比强者的进攻更加有力。
八 他们刚上车,彼此争行李架,像仇敌。车开了,安定下来了,为了解闷,彼此搭话。其中一位到站了,另一位就从他们曾经争夺过的行李架上帮他搬下行李,送到车门口,如同老。狭小的空间强迫人们,也强迫人们亲近。
九 一个人的钱包被窃了,周围的人无非有三种:一、有限的同意;二、为自己庆幸,因为被窃的不是自己;三、幸灾乐祸。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三种往往混合在一起,只是比例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