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痛苦,我总会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吵架,说出来的话也特别伤人,但我实在无法控制我的情绪,过后我又很后悔,我就像个刺猬一样,靠近我的人都会受到伤害。。。。”
从寻找快乐的畅销书到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据说听课的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幸福,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生活中是有缺失的,而这个缺失正是每个人终其一生从心底在渴望和寻找的东西,它就是“幸福”。
“当你与别人发生争执时,你当时有什么感受呢”我问他。
“我感到愤怒。。还有委屈。。。”他说。
“你感到不被理解是吗?”
“是的!我并没有想要伤害别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一个人特别容易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与小时候成长环境有关。我们其实都是父母的模板,如果父母的相处模式是遇到问题就吵架,那么孩子很容易也会这样去模仿,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意识中习得了这个模式,所以我们在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也会沿袭这样的模式。
如果在一个缺乏理解和关爱的家庭中长大,人的情绪会受到影响,面对问题时就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爱的情感连接缺失,我们往往就会使用不理性的方法来应对交往中的问题(yiQIg.cOM)。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爱,而是不会爱;我们不是不想沟通,而是不知道如何沟通,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爱。
爱别人先从爱自己开始
人人都想幸福,都想得到爱,但是幸福的生活不是别人给予的,幸福的生活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源于人们的内心有足够的爱的能力,外在的世界只是人们内心投射和创造的结果,爱是先存在与成长在人们心里的。
奥修曾说过一句话“当你不拥有礼物时,你又怎么能给予呢?”如果你的心里没有爱,又如何能给别人呢?如果你不会爱自己,又怎么会去爱别人呢?
爱自己才会爱别人,才会避免伤害。当我们学会爱自己,也就会更温柔和宽容的接纳别人,有助于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源自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源自对爱我们的人的欣赏和感激。精神病学家卡尔·梅宁格说过:“爱能拯救人——无论是施与爱的人还是得到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