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母亲每月习惯于往银行的户头上存200元的时候,银行的户头上赫然写着我的名字。在没有开始实名制之前,银行账户上的开户人姓名,并不意味着这笔钱的真正拥有者。
像其他很多家庭一样,家里户口本上的户主———我的,几乎是家里所有需要署名的财产的所有者———自行车主、煤气罐的所有人、存款账户的主人、房屋产权证的持有者……也就是说,一切产权都在的名下,可这丝毫不影响母亲的支配权,她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要按产权分家产,她能有什么。
对于我那一代人而言,产权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他们有的是“我们”这样一个集体性概念,而不是责、权、利明晰的“你”和“我”。产权不明晰的结果,就是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财产在名下,真正掌握财政大权的却是母亲。这样一种模式,维护着传统家庭的长治久安。与之相伴的是,家里的所有开支———柴米油盐、冰箱、彩电、空调,没有一样儿不是共同的支出。事实上,家庭才是产权的真正所有人。
今天,情况正悄然发生。在银行的户头变为实名制之后,产权的概念也就深入人心。此时的,理所当然地以AA制开场。
开始我们的故事。
半熟的牛排,陈年的红酒,如水的琴声,还有柔声细语和脉脉含情。一场的约会,在侍者颇有绅士风度地送上账单时结束。“GODUTCH”,她盈盈浅笑,抬手支付自己的那份费用。男士买单的惯例此时已不复存在,也不再是情场上等人追求的“灰姑娘”,她们整装上阵,寻找并且付诸行动。
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为支付成本,有利于双方关系的持久发展。因为谁都不可能坐享其成,渔翁得利。如果你不愿意自己的付出变成沉没成本,那么,在约会开始之前,就得细细思量。
同样,按照AA制的原则,他们组建自己的家庭,对半支付从婚礼、蜜月到新房、家具、物业费等等一切支出。
一般而言,能够接受这种方式的人,至少在经济地位上旗鼓相当。如果说经济的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础,那么,这种AA制的家庭组建方式,至少奠定了以后自尊自立、平等民主的基础。
他们不知道彼此的详细收入,他们拥有各自的银行存款和账单,他们分得清每一件家产的所有人。这是他们的对话方式:“晚上出去吃饭吧,我买单。”“下月去度假,机票我付。”
产权明晰的家庭,给他们带来不少好处,至少,一切都明明白白。生气的时候,他会冲进自己的书房,将门反锁,这就意味着,这里是我的私人空间,你无权进入。为什么事儿拌嘴了,她也可以很气地关掉他正在看的电视,大声叫嚷:这是我买的,你别看!
在他递上礼物之时,她会在心里暗自衡量,这样一份礼物,会花掉他本月收入的几分之几。显然,用月收入一半给老婆买礼物和用月收入的十分之一给老婆买礼物,绝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