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一旦生产出来,想要排斥一个人对它的消费就非常困难。于是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来提供公共物品而自己则免费享用它,当一个人真的这样行动时,他的行动就被称为搭便车。这是经济学中对搭便车的定义。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看到一个很好的东西你不用花费任何的代价就可以享用到他给你带来的好处,这种行为没有损害任何私人的利益,因为你的行为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效应的较少,所以对你来说你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搭便车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遇到的,但是作为公共物品,便车又不能凭空出现的,所以国家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为公共物品付费。但是不管怎么样,做为公共物品的存在,可以给每一个人带来正的福利的增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这一点,我想说的是便车带来的福利的增加对于每一个人所得来说是不相同的。做为一个者,你应该有效率地利用好公共物品所带来的“便车”好处,让便车给你的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我们来看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2004年底,伊利集团的上层有了一个巨变,潘刚出任该集团的。为了扩大它的二级市场,他将全国百强县选做是自己产品的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全国百强县是国家进行评选的,如果让一个企业来调查中国那个县的经济力较强,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花费太大而且投入产出比太低,但是对于潘刚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因为百强县的评定结果是由国家发布的,对于国家提供的这个信息他没有为此付任何费用,但是正是这么一个消息,他的选择进攻才显得有,战略进攻手段才让人觉得可行。究竟这样的选择能够给伊利增加多少的收入我不知道,但是给伊利带来利润则是毋庸置疑的。
怎么样,看到了打便车的好处了吧?当国家给我们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候,我们都享受到了这样的便利,但是你有没有一双慧眼来将自己做成是那个打便车的人?
要想成为一个具有打便车能力的人,首先我们要知道便车是怎么产生的。“搭便车”行为的实质便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公有物品部分私有化。可见,要想实现打便车的行为必须要具有以下三个条件:首先,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便车的产生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便车就无从产生,信息的对称将会使打便车的行为消失;其次,必须是公有物品,这样你使用它才不会有像使用私有物品那样有很多产权的麻烦;最后,是部分私有化,因为你不可能完全将便车变为自己的,部分的私有化可能给你带来机遇。
说到这里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便车有正的和负的外部性两种结果(如果大家都来打便车的话就会导致便车的消失从而最终导致便车的消失)。所以在我们做打便车行为的时候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像潘刚一样选择能迅速给企业效益的产品,比如说你也可以去推销你的别的东西。这样,既节省了费用又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 上一篇:帮助下属实现行为的改变
- 下一篇:管理者的谈判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