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者实际上随身都带有四把工具,那就是:鞭子、刀子、斧子、抹子。用好这四把工具,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鞭子
说句不太恰当的话,当领导的有时好比在赶车,扬鞭策马,鞭子要响。“啪啪”甩上几下,吆喝起来,让马儿快跑。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鞭策”。当然,作为一个领导者,绝不能从深处把属下和群众当成马儿,自己高高在上,这里只是借用“鞭子”,讲一下领导者应发挥“鞭策”的促进作用。领导者的“鞭子”甩得响响的、硬硬的,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生机勃勃,这是十分必要的。
人自身有一个弱点就是惰性。马儿听不到鞭响,就可能要偷懒;人听不到号召,就可能要松劲。领导使用“鞭子”就是要发挥和警示作用,让属下令行禁止。因此,对于每个领导者来说,“鞭子”要拿在手,时常甩起来,激发干部群众的兴奋点,催促人们尽最大力量搞好工作。大多数人听到“鞭”声就会奋力向前,而且有的“不待扬鞭自奋蹄”。但也有少数人不用“鞭子”抽几下是跑不起来的。甩鞭子的办法也就是的办法,激励分正反两种。惩罚式的“鞭策”重鞭抽打,使被惩罚者知疼而奋进。奖励式的“鞭策”则是轻快的拍打,使被奖励者“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有许多时候是不点名的批评,指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叫大家引起注意,这犹如空中一道响鞭,虽然没有落在某个人身上,但
大家一听鞭声,就会引起警觉,自觉调整自己的言行。领导者要善于用好“鞭子”,把“鞭子”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效工具。
一个好的领导,“鞭子要甩得经常,打得响亮”。人们听到响亮的“鞭”声,就会振奋,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赶超局面。
刀子
“刀子”,是领导权力的象征,犹如将军的佩剑,能显示领导者的锋芒。没有锋芒的领导就没有威严,注意适当运用“刀子”的领导就显得厉害,就能压得住阵脚。刀子可以杀人,也可以不杀人,但关键时候必须亮出来,以显示权力的力量。
权力有两种力量,一是强制力量,即领导者有能力制裁属下的不服从行为;二是支配力量,使被支配者按照权力主体的意志去行动。凡是领导者,都有权力,都有“刀子”。会用“刀子”就是会用权力,不会用“刀子”和不敢用“刀子”的领导者是窝囊官,不仅不能树立领导者的权威,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有些领导者把“刀子”一边,连“刀子”该不该亮都不知道,没有脾气,没有胆量,尤其在碰见棘手事时没有手段,对该用“刀子”处理的人或事,都不去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失职行为。
当然使用“刀子”必须看火候,讲条件。
有的部下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胡作非为,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根本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眼里,对这样的人,就要拿“刀子”来处置。
用“刀子”要适当,尽量避免“大开杀戒”。
有些时候来个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就行了;有些时候利剑出鞘,寒光逼人,起到震慑警示作用,提醒一些随波逐流者明辨是非,迷途知返,就解决问题了,不一定非动真格的。但该动真的就必须动真的,真刀实砍,以显示工作的力度和领导的权威,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
斧子
“斧子”是领导作风果断的象征。一个领导者没有魄力,就拿不起“斧子”,就果断不起来。一个没有胆量、没有魄力的领导,就是缺乏“斧子”这样一种工具。“斧子”是处理急事、难事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斧子”来处理矛盾,不仅表现出领导者的果断,而且也表现出领导的力量和权威。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要求马上决策,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棘手问题,这就需要用“斧子”。当领导不可优柔寡断。当断,必有后患;当断,反受其乱;当断不断,终身遗憾。我们有些领导在关键时刻常常拿不起、放不下,办事瞻前顾后,处理问题心慈手软,碰见复杂的问题左右为难,本该果断处理的问题,由于决心不大,手段不力,处理不及时,往往贻误时机,酿出大错,悔之莫及。所以,人们把优柔寡断视为败事之途,而把勇于决断视为之道。当领导一定要敢用斧,善用斧,特别是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必须用“斧子”,“嘎”的一下砍下去,要像黑旋风李逵那样,挥动双斧,披荆斩棘,用斧头劈出一个新局面、新天地。
敢于拿起“斧子”决断的人,一定要注意以多谋为前提,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武断决策、刚愎自用。唐代有两位非常著名的宰相,一个叫房玄龄,一个叫杜如晦,一个多谋,一个善断,被后世称之为“房谋杜断”。宋代辛弃疾也讲过一个观点:“谋贵众,断贵独。”商量事情贵在人多,决断事情一个人最好。与众多谋,可以了解实情,“斧子”砍下去,才会不出问题。多谋善断,切记“斧子”不可乱砍。
抹子
抹子,四把工具中惟一的一把软工具。其作用是理顺关系,调整情绪,化解矛盾,处理面上的工作。不管墙内有多少“圪渣”,保持外面光滑就可以了。
为官与做人,应当方圆并用,抹子是处事圆熟的工具。领导者处事圆熟,就要灵活机动会办事。工作中许多矛盾需要调和,不必过分认真的事情就需要模糊处理,这是团结与稳定大局的需要。有些矛盾需要摆在桌面上公开解决,有些矛盾只能靠自身修养来处理,这就是使用“抹子”。“抹子”是处理矛盾、化解矛盾的一把好工具。有时难得糊涂。窗户纸捅破容易,但捅破可能会惹来很多麻烦。窗户宜明则明,宜暗则暗。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与领导成员之间发生一些摩擦或矛盾,发挥一下“抹子”的作用,通过谈心,互相通气,增进了解,问题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就抹平了,矛盾就缓和了。这样,就能保持团结稳定的工作局面。
“抹子”,是求和睦、求团结、求稳定的一把特殊工具。
“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和修身境界,是一种清明的理性和“大将风度”。但“和为贵”不等于好好先生的一团和气,不等于抹杀差异与矛盾。如果只知和稀泥、抹光墙,人们就会说你是一个老好人领导,是高级泥瓦匠。矛盾出来了,和点稀泥抹光了,一两天也许没有事,可再过几天矛盾又出现了,照此日日抹下去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没有“抹子”这把软工具,很可能就会把一些本不该激化的矛盾激化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无关紧要的小事、无足轻重的矛盾、无可厚非的指责、无碍大局的风波,一般可以用“抹子”这把工具去抹平,然后集中精力来抓大事。
四把工具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工作方法。领导者应随身带上这四把工具,区别情况,权衡利弊,把握分寸,因人因事而用。
- 上一篇:做下属“眼中”的好主管
- 下一篇:三国对领导资源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