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教育主张和理论中寻觅足以扣动自己心扉的东西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审视、思索、追问并且试图完美地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原点、初衷以及她的最终指归到底在哪里?”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课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什么样的素质。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个无限丰富而美好的世界在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从这一点上说,那些不及格的孩子和考100分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实他们更渴望理解、爱护、鼓励和赞赏。人们怎么就不想更多一点了解孩子,更深一点认识他们呢?分数和名次能够说明孩子的一切吗?
同样,当人们评价一位教师或者一所学校时,也是喜欢拿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
其实我们的使命远比这些更为伟大而崇高。
我们决不应仅仅满足于在考场上衡量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掘孩子心灵深处那些美好的东西使之不被湮灭,并使他们成为在整个人生道路上无往而不胜的强者。
也就是说,教师和学校应当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而不仅是对他们的考试成绩负责。
说实话,我们这里能够在各级各类考试中轻取头牌的教师并不在少数,难得的是他们并不以此自矜自傲。因为他们都知道,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数本身,而是那个分数是怎样取得的。
几年来,我痛心地看到,一些以“我教的学生分数经常数一数二”自诩的老师,他们只擅长用僵死的知识来驯化和奴役孩子,逼迫他们像喝药那样吞下课业的苦汁,我以为,那样取得的分数,也许还不如没有。
所幸的是,现在我们学校,构成我们队伍主流的是另一种教师:他们的最大长处,是能够让孩子们爱学习、会学习,让他们领会到求知的快乐,进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向更新、更广阔的知识海域遨游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