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阴历二月十五,洛阳周边地区的几个大姓人家都要到祖坟去祭祖,也就是“上坟”,有些姓氏的祭祖日子都是在清明节,随和国家的日期,但我们家族和其他姓氏的规矩不一样,我们一年要上两次坟,我们李姓人家也遵循这个规矩,即阴历二月十五和七月十五,不知道这个规矩从什么时候定下来的,人们只记得,到了这一天,凡是和坟地所葬的死者有直接亲缘关系的家家户户,都带着贡品,香火和鞭炮来到一起,先把供品摆在坟前,点上香火,大家举行一个祭奠仪式,对着祖先进行三叩首,然后燃放鞭炮。
在祭祖人员到齐之前和祭祖议程完毕之后,参加祭祖人员借此机会聊聊天,谈谈话,说说春节之后的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方便时也可到相关家里坐一坐,吃一顿饭,实际上祭祖这个时间也是让几家祭祖人员相互看望和问候的机会。
之所以有祖坟,这可以追溯到好多代人之前。在过去,村里死了人,左右邻舍帮忙,举行一个仪式,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都来参加送葬仪式,孝子披麻戴孝,向四方来宾叩首致谢,仪式非常正式和隆重,具体场面的大小是根据主家的财力如何,有的人家把葬礼和婚礼办得场面看作是自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最终进行下葬,即土葬。
最一开始,好多家都在一个祖坟祭祖,后来,由于一代代下葬的人多了,一个坟地不够用,于是就分出几个坟地,自然上坟的人也分成好几个地方。现在国家为了保护耕地,要求不许再进行土葬,一律实施火葬,凡是有工作的人都是实施火葬,但在农村,多数都还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偷着进行土葬。谁家死了人,封锁消息,只有自己家的近亲才知道,晚上挖墓,半夜埋人,天亮之前做完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大张旗鼓的办丧事了,办丧事节俭了许多,但占用耕地的现象还没有被止住。记得二十多年前,当我的父亲还健在时,我从东北回家探家,有一天我俩聊起了关于土葬和火葬的事情,他问我的对这件事的态度,我没想太多,随口就说,“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火葬很正常,在东北,除了回民这个民族,人死了要集中在回民墓地之外,其余全部实施火葬。”听了我的话,老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将来死了以后,不用你管,让你大哥(大伯家的长子)来为我操办。”最后父亲的丧事是在我大哥和好邻居们的指导下进行了土葬(yiqig.com 人生感悟)。如果那时我一个人站出来说进行火葬,就有可能被家族的人给痛打一顿,还会说我是不孝之子。由此我想到,可能还得需要一些年,等村民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等他们意识到耕地真的快没了,才会行动起来,响应国家的号召,实施火葬。现在房地产开发占用大量耕地;修建公路桥梁占用大量耕地;兴建新厂房占用大量耕地;全国大学扩建新校园占用大量耕地,各地行政机关占用大量耕地;土葬也占用大量耕地.....土地是越用越少的。现在各地方也都在积极开发陵园,这和土葬相比节省了很多使用土地,但中国毕竟人口众多,也许周恩来总理的做法是我们全国各民族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