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跳出了金钱圈套,李嘉诚将悟出来的道理教导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他就带他们看看外面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小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那种苦学。
每逢星期日,李泽钜、李泽楷两必定跟出海畅泳。然后,他们要协力上演一幕“压轴好戏”。“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那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做人跟做生意一样,李嘉诚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较舒泰。
儿子眼中的:“他知道里哪些事情最重要。”
在李家,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坐在李嘉诚两旁,经常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雀跃,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默不作声专心吃饭。
无论工作如何繁重,每逢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定在深水湾家或外婆家吃一顿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清淡。
众人眼中,李嘉诚是企业家,懂得赚钱。在两个儿子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追求。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其他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
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更加富有。”
金钱,不能堵塞心灵缺口。要填满那遗失的一角,就要寻向缺失的根源。战乱时,李嘉诚不但失去上学机会,肺病还夺去的。七八岁那年,李嘉诚看到爸爸在晚上仍然一丝不苟地改卷,他当时想:“……老师付出很多,但收获很少。”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地走到爸爸身边,跟他说:“英文不是很难学,我念给你听。”听罢,爸爸流露出一份。回忆昔日那份,李嘉诚眼角滴着泪珠,说:“他知道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条件不许可。”
于是,和医疗就成为李嘉诚日后要实践的梦。每有贡献祖国的机会,他都不放过,尤其目睹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文化大革命,国家搞成这样……我想捐钱到汕头做医疗工作,只是想对国家民族有利,但最后都做不到。”
贡献祖国的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李嘉诚被邀出席国庆典礼,欣赏烟花时,他既兴奋又激动,想:“我可以为中国做些什么事情呢?”
那年,有潮州同乡发起在家乡兴建,在未有其他人带头捐款前,李嘉诚毫不犹豫捐了3000万港元,为日后汕大奠下了“地基”。1981年,中国政府批准兴建汕头。李嘉诚为此付出了庞大数目的金钱,还出了不少心血。到今天,李嘉诚捐了超过12亿港元兴建汕头,而每年汕大需要的1.2亿人民币经费当中,七成是李嘉诚支付,而两成是由广东省政府拨款。
花了58年,李嘉诚建立了今天的王国。
最新一期香港《资本》杂志选李嘉诚为香港十大最具权势财经人物之首,现在李嘉诚拥有约600亿港元,其商业王国市值数千亿。
到今天,他仍然坚持每早5时45分起床,听6点钟新闻报道,跟着打高尔夫球,然后返回办公室,展开一天的工作。
走到第七十个年头,李嘉诚扼要地说出之道。“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言两语,描绘出他怎样闯过昔日的难关。
每次面对逆境,李嘉诚都会这样问:“自己有足够能力应付吗?”
能力需要锻炼。入世之初,他就碰上了逆境。请看《名人》杂志载文——
少年:“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1938年,李嘉诚读初中,为了逃离战火,一年后,他跟着爸爸离开家乡潮州到香港谋生。
爸爸在家乡当教师,李嘉诚自小喜欢看书,来到香港,他坚持半工半读。“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李嘉诚13岁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他马上到处查看书本,寻找医治方法,但最后还是失望。临终前一天爸爸问:“你有什么事跟我讲?”李嘉诚很有,安慰爸爸,说:“我们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很好。”每次提及,李嘉诚都是眼泛泪光,哽咽说着往事。
之后,李嘉诚做推销员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
当推销员的日子,李嘉诚每天工作16至20小时,没因香港战乱而拼搏。早上9时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区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跟单”。工作尽责勤奋,他开始有自己的熟客。
一次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